新闻中心 >
中冷动态_冷库负荷计算_专业冷库设计安装来源:中冷制冷 发布时间:2018-07-19 点击:856 次一、现代化办公和商业建筑的特点与热舒适性 1.建筑体量及层面面积大,冷库负荷出现内外分区情况; 2.较多采用大面积玻璃幕墙和全封闭窗,因为无法利用开窗通风,故需全年冷 3.3. 建议安装在走廊,公用事业区,休息室及对声音要求不太高的其它辅助区。如果对噪声有特别要求,就要因地制宜设置隔音间,但要慎重考虑新风的补充和热气的排放。库; 3.房间分隔与使用功能变化多; 4.照明、设备、人体等内热负荷成为室内主要冷负荷; 5.区域温度控制单元面积趋于缩小; 6.对空气品质要求提高。 二、内外分区与冷库负荷 为提高房间的热舒适性和新风分布均匀性,变风量冷库系统设计的基本思路是对各类负荷作分别处理, 在制冷机组的四周应保留足够的空间,如架空安装应设置维修平台,以便进行维护工作。即:内、外区负荷分别处理;冷、热负荷分别处理;不同温度控制区域在很多行业内,都容易存在职业倦怠,在冷库工程建造行业里也有这种情况,一般重复的事情做多了都会产生这种情况。冷库工程的建造 1.冷库分区 在同一个建筑物内,各区域围护结构在构造、朝向和计算时间上的差异产生了不同的围护结构瞬时负荷。各区域功能和使用情况的差异也造成了不同的内热负荷。在负荷分析的基础上,根据冷库负荷差异性,恰当地把冷库系统划分为若千个温度控制区域称为冷库分区。分区的月的在于使 如此优秀冷库工程建造厂家,还有什么理由不选择呢?中冷制冷,一个专注冷库设计、冷库工程建造、冷库工程安装的服务商,经验丰富,不容错过哦!如果你感兴趣的话,可以直接浏览中冷官网,也可以直接咨询在线客服哦。咨询电话:400.006.0978。冷库安装冷库系统能更方便地跟踪负荷变化, 电器系统采用国际名厂生产的优良产品,如日本富士公司的电气产品、在很多行业内,都容易存在职业倦怠,在冷库工程建造行业里也有这种情况,一般重复的事情做多了都会产生这种情况。冷库工程的建造工作大多都是大同小异的,中冷制冷秉承着重复的事情认真做的态度,一直把冷库工程建造的质量和客户的利益放在先要位置,致力于建造高品质高标准的冷库工程。冷藏库法国梅兰日兰零件等,经优化设计而成。冷库安装改善室内热环境和节省冷库能耗。 2.内区和外区 冷库最基本的分区是内区(内部区)和外区(周边区)。 电器系统采用国际名厂生产的优良产品,如日本富士公司的电气产品、法国梅兰日兰零件等,经优化设计而成。冷库安装外区的定义是:直接受到外围护结构日射得热、温差传热和空气渗透等负荷影响的区域。外区冷库负荷主要包括外围护结构冷负荷或热负荷以及内热冷负荷。前者取决于地理位置和季节气候条件,致使该区有时需要供热,有时需要供冷。外围护结构负荷主要是通过外窗、外墙内表面与人体及其他室内物体表面的辐射换热传递的。辐射换热随距离增加而减小。当某区域受外围护结构的辐射换热影响小到可以忽略时,就可认为是内区。 内区的定义是:与建筑物外边界相隔离,具有相对稳定的内边界温度条件,不直接受来自外围护结构的日射得热、温差传热和空气渗透等负荷影响的区域。内区冷库负荷全年主要是内热冷负荷,它随区内照明、设备和人员发热量变化而变化,通常全年需要供冷。 外窗、外墙的绝热性和外窗的遮阳系数,可以直接影响其内表面温度,从而影响辐射换热。因此,建筑设计要十分注意外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和窗墙比,应遵守《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》GB 50189-2005所规定的外围护结构的窗墙比、传 因机组重量缘故,在安装前,应由建筑工程师进行承重结构分析。屋顶安装的制冷机组应水平安装在能够支承制冷机组重量的槽钢上。冷库安装热系数和遮阳系数。当外围护结构绝热性能很好、外窗窗墙比与遮阳系数较小、或有改善窗际热环境措施时,外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接近室内温度,负荷比较稳定,儿乎没有外区。另外,进深8m以内的房间无明显的内、外分区现象,可不设内区,都按外区处理。 3.外区进深 外区冷库负荷冷、热交替,变化很大。跟踪并处理好外区冷库负荷是变风量冷库系统设计的难点之一。特别是在冬季的同一房间内,内、外区要进行供冷、供热两种完全不同的空气处理过程。供冷、供热量的计算是否符合实际情况,都与外区进深有关。因此恰当地确定外区进深对于后续设计计算,系 在北方地区屋顶都有防冻保温层,因而支承机组的槽钢与屋顶的建筑构件应处理好(冷凝器机组与吹风冷式蒸发器的垂直距离不能超过30米即100英尺,否则造成制冷效率降低,缺润滑油而损坏压缩机),要牢固可靠。统布置和设备选择都十分重要。影响外区进深的主要因素有: (1)气候条件; (2)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; (3)内、外区冷库系统情况; (4)受风口设置影响的室内气流组织。 外区进深与内、外区冷库系统设置有关。简单的确定方法是:在满足《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》对各气候分区建筑热工设计标准的前提下,如果外围护结构绝热和遮阳性能很好,或者外围护结构的负荷在其内侧即被处理,使外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比较接近室内空气温度,则外区进深可按2~3m确定,否则一般可按3~5m确定。 由于外区进深的划分直接影响新风供给、气流组织和末端选择,故划分应以建筑平面功能和冷库负荷分析为基础,并尽可能使末端风量在各种工况下比较均衡,避免出现大幅度的风量调节。 |